最新动态  
“纪念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暨现代上海书业研究”学术研讨会今日召开(2022年12月4日)

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韬奋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纪念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暨现代上海书业研究——第八届韬奋学术研讨会”于今日在上海召开。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劲,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赵书雷出席会议并致辞。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劲在致辞中说:“生活书店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出版机构,对马列主义思想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的,也是在党的领导下,生活书店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进步书店合并成立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持续致力于大众文化建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首先代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祝贺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回望生活书店90年的历程,是一代出版人创造的出版史奇迹,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将自己的职业愿景与时代使命相结合,对推动时代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面对全媒体时代,新闻出版人在面临转型时,应当从韬奋、从生活书店的经历与业绩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在发言中说:“韬奋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2020年第六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交大举办,同时还成立了韬奋研究院,所以,研究韬奋、传承韬奋精神是交大的使命和职责。生活书店诞生于国土沦丧、国事艰难的时刻,当时的知识分子以笔为枪,以改变旧社会、创造新社会为信念、己任,这种精神值得一代一代延绵不绝地传承下去。每个时代虽然都有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应当向老一辈的新闻出版人学习,团结奋斗,带领大众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的倡导者、建设者。”

我馆馆长赵书雷致辞。今年是生活书店成立90周年。在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生活书店以邹韬奋为旗手,始终高扬爱国救亡的大旗,以笔为枪,战而不屈,传播党的主张和先进思想,坚持人民立场、代表群众呼声。抗战胜利后,生活书店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成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文脉绵延至今,成为近现代出版史上的重要标尺。

韬奋先生和三联书店追求进步,追求真理,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所在时代同频共振,为读者提供能被时代铭记的精神食粮。我们将继承和发扬韬奋精神、三联精神,为学者搭建交流的平台,推动韬奋研究不断深入开展。

会议现场,我馆向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赠送《生活书店会议记录》。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327月,邹韬奋与胡愈之、徐伯昕创办了我国现代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活书店,在面临国土沦丧、民生凋敝的时局下,出版了大量适应抗战需要、服务大众文化的书刊,为宣传、动员、支持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书店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成为进步文化阵地的坚强堡垒,被誉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香港起过巨大的革命出版事业主要负责者的作用”。生活书店的店训“竭诚为读者服务”,如今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三联精神”。

上海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创立之地,三联书店从上海走向全国,上海也是邹韬奋生活、战斗、长眠的地方。为纪念生活书店在上海创建90周年,更加深入地推动韬奋学术研究、生活书店史研究,本次研讨会以“纪念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暨现代上海书业研究”为主题,来自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校、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立信会计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社等2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了研讨。

 

主旨发言摘要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韬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挥教授的《生活书店管理制度的探索》,指出生活书店在人事管理制度的形成、生产管理制度的实践以及企业文化的塑造等三方面形成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完善其生产关系以及扩大生产力提供了助力,从而成为抗战中的“革命文化堡垒”。

上海韬奋纪念馆原馆长林丽成的《三联书店之缘起》,通过对采访“老三联人”口述史的整理,结合相关史料,探究了20世纪40年代,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共南方局文委领导下,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于险境求生存,分分合合,坚持进步出版事业的历史过程。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福进的《韬奋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融通性初探》,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为“源”,韬奋精神为“流”,由源及流的衍发过程中韬奋精神不断丰富时代内涵、彰显精神特质,其不仅是邹韬奋个人精神世界的刻画,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

浙大城市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范雪的《出版延安的“知识”与“政治”:延安与生活书店的战时交往史》,阐释了在延安与生活书店的交往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的逻辑:在对马列知识的信仰、对理论知识分子的推崇和对知识能够抗战建国的信心中,共产党逐渐成为生活书店在知识和人事上的一种主动选择。

下午的分组讨论分成两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晓灵、研究生李梦莹的《“中东路事件”中的邹韬奋早期苏俄观》,紧贴新闻热点,以新颖的选题论述了“九一八事件”之后邹韬奋对苏俄认识的左倾化历史转变,折射了一代左翼知识分子特殊的苏俄观演变史。立信会计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副编审赵新民和编辑彭秋龙以韬奋与潘序伦在思想、工作上的交往出发,作了《邹韬奋出版事业与立信会计事业之往来研究》,对追溯现代会计出版文化、完善出版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孟晖的《邹韬奋〈经历〉等自传与同类传记的比较研究》,使用当代史学前沿理论,将邹韬奋的自传与张静庐、陶菊隐等同时代新闻出版家的自传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邹韬奋自传作品的内容丰富、真实客观、文学性强等特征,为同类传记写作提供参考借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社编辑陈丽军从书店出版宣发的角度,详细叙述了《生活书店与1938 年版〈鲁迅全集〉的发行》。广东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传播学博士、讲师王建和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澳门科技大学传播学讲师、博士候选人田郁辰在《国货运动中的言论政治:〈生活〉周刊(19251933)如何论述国货》中,细致得体地在小问题中呈现出了丰富的历史面貌,对讨论三十年代邹韬奋的文章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加入到了韬奋及其相关研究中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媛媛的论文《邹韬奋〈革命文豪高尔基〉的编译、推广与阅读》,从时代背景、彼时出版界动向及韬奋个人生存处境与思想状态出发,着重探讨了该书编译出版的动机与价值。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璞运用丰富的史料作为研究基础,探讨了《以教育之名:生活书店〈战时读本〉中的抗战动员与思想传播》。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马丽霞、曾梦颍、温彩霞将理论与分析有力融合,从符号学切入,解读了《罗兰·巴特符号学视域下〈生活〉周刊新闻漫画研究》,对于了解独特历史语境下《生活》周刊的内容演变、所发挥的历史功效,也具有启发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代宏娟的《邹韬奋翻译活动研究》把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扎实地梳理了韬奋翻译相关活动和韬奋和翻译思想,探寻韬奋的翻译思想如何逐渐演变,最终成为以笔为戎的进步译者,勾勒出了韬奋作为译者和翻译赞助人的形象。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赵洲洁则以独特的历史视角,将《生活》周刊的读者以及韬奋身边朋友对韬奋影响的资料层层深入分析,抽丝剥茧地讲述了韬奋是如何最终走向集体大众,成为大众战士的。

近年来,上海韬奋纪念馆联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主办方共同推动韬奋研究工作深入开展。自2015年以来,已与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山西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新闻学院或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召开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韬奋研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关注,本次研讨会就有不少各地高校青年教师与在读博士生、研究生的参与,其次报社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等领域学者的加入,各学科、各领域的对话与互动,更促进了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韬奋纪念馆在2018年纪念开馆60周年之际启动馆藏文献影印计划,每年推出一本《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将馆藏珍稀档案完整向公众披露,为韬奋研究提供了原始的不加任何遮蔽的鲜活史料。在四册《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影印本的基础上,新近又推出《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排印本),为学者研究和大众阅读提供便利。这两年已陆续有基于生活书店会议记录的新的研究成果发布。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还将不断整理、披露馆藏史料,为新闻史、出版史、传播史及文化史研究提供素材,促进相关研究不断推陈出新!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